首页 > 课程资源 > R2 数字化学习资源 > R201 主题故事

[R201 主题故事]
【礼仪之邦话老理儿】勤俭不分帝王百姓

2022-03-06[星期日] • 作者:王馨 • 信息来源:衡水市图书馆 • 4281字 • 浏览 次  [点此给本文评分 当前已得分]

  【原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译文】

  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

  【历史故事】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这是流传在朱元璋皇帝故乡凤阳的一首歌谣,名叫“四菜一汤”这首歌谣是为赞誉朱元璋勤俭而作。据说,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只有红萝卜、韭菜,青菜和小葱豆腐汤,这真是够节俭的了。

  朱元璋还宴请众位官员,对官员们约法三章: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在朱元璋的严格要求下,明朝的官员一度不敢贪腐。

  关于勤俭,在中原的伏牛山下还有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从前伏牛山下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名叫吴成,是个地道的农民。吴成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他在临终前,把两个儿子喊到床前,将一块写有“勤俭”二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这两个字能让你们受益终身,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忍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

  吴成去世后,兄弟俩分家,将那块横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当宝贝,恭恭敬敬高悬在家中,每天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尽管老大非常勤劳,收获也非常丰厚,但是他的妻子却不懂得节约,过日子大手大脚。也不知道教导孩子们勤俭节约,他家的孩子们看到家里粮食不多,不懂得珍惜粮食,那么好的白馒头,刚吃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分得的是“俭”字。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他也把“俭”字当作“神渝”供放在房屋中堂,就知道节俭再节俭,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不怎么勤劳耕田,对应该掌握的农事也不肯钻研,每年到了收获的时候收成都不好。

  收成不好,所以无论他们一家几口怎么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还是难以维持生计。这一年,刚好遇上大旱,老大、老二两家都没有一粒余粮。他们想起父亲临终前说这样记住“勤俭”两个字就可以吃穿无忧的教诲,看看眼前的穷困境地,兄弟俩气愤地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正在兄弟俩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张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一看,上面写道:“勤俭二字不能离,只勤不俭,好像端着个没有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会受穷挨饿!”

  看到这张字条,兄弟俩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原来“勤”“俭”两字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分家。受了教训后的兄弟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一定要勤俭同步,治家有方。果然,兄弟两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故事启迪】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到今,我们都将艰苦朴素作为一种美德发扬光大。通过“四菜一汤”可以认识到无论在怎样的家庭中我们都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一滴粮食,大家共同进步为社会做贡献。

  【知识点小链接】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昊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先后平定四川、广西、甘肃 、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文字来源:

  《中国家风家训》

  作者:王馨

  出版社:台湾出版社

  内容选取自:090页

本文相关附录

发表评论 或者 直接评个分:

◎欢迎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邮箱:cd972@163.com
  •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

联系站长

Copyright © 2022-2023 生态节俭主题教育网 网站声明管理后台 备案号:蜀ICP备110253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