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文件 > 地方文件
分类目录 | 今年[7]条

[地方文件] 2020 年6 月29 日 武侯区教育局
武侯区全面推进新时代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2022-05-02[星期一] • 作者:武侯区教育局 • 信息来源:武侯区教育局 • 13202字 • 浏览 次  [点此给本文评分 当前已得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武侯区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全面推进区域劳动教育优质发展,现就武侯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武侯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工作,各中小学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也要看到,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和新要求,学生的劳动能力有待提升,劳动精神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需要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必须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需求出发,切实加强区域劳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思路

  秉承“勤以立人”的核心理念,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系统设计与分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以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为目标,以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为重点,着力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拓宽多方协同实施路径,创新组织保障机制,全面构建武侯区劳动教育育人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工作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为此,武侯区劳动教育的工作目标是,经过3-5 年的努力,构建起符合武侯区发展实际的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形成学段衔接连贯、课内外融合协同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起管理科学、高效顺畅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武侯教育品质和育人实效。

  四、主要举措

  (一)整体构建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立足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着眼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落地与落实,整体构建具有武侯特色的“一核三体”劳动教育育人体系。

  1. “一核”: 确立“勤以立人”的核心理念。把“勤以立人”的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使中小学生真正做到做事要勤快、技能要勤练、学习要勤奋、做人要勤勉,树立天道酬勤、厚德载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将勤劳奋斗的精神内化为个人品质,充分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2.“三体”:明确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的内容载体及学段要求。日常生活劳动指个人生活自理和家庭生活事务处理等与衣食住行直接相关的劳动,主要包括整理类、清洁类、厨艺类。生产劳动指亲身实践参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手工制作。服务性劳动指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或社会提供服务的劳动,主要包括校内服务劳动和校外服务劳动,注重结合产业新业态和劳动新形态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二)全路径推动劳动教育实施

  1. 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育人体系,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和创新,通过内部优化组合,对学校课程各方面、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将劳动教育贯通各学段及学生生活的各方面。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 课时。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要求,突出劳动教育重点,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

  2. 促进学科渗透融合。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篇目,纳入阐释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等学科,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3. 强化劳动文化建设。学校要将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学期劳动任务单,采取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等组织形式,融合二十四节气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综合运用宣传栏、新媒体广泛宣传劳模精神,让师生感受并领悟勤勉敬业的劳动精神,提升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

  4. 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做出规定,每学年设立劳动周,以集体劳动为主,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链接学校、家庭、社会实践场所,组织开展与课堂教学相连贯、与学校实际相匹配、与学生成长相适宜的劳动实践。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化,把握劳动教育重点,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化对劳动的理解,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促进知行合一。

  5. 探索劳动教育新样态。各学校结合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式,鼓励基于探究、基于项目、基于数据的创造性劳动,实现劳动中线上与线下的交互、体力与脑力的结合、科学与艺术的融通、规范与创造的共生。

  (三)健全三方联动协同机制

  1. 以家庭劳动教育为基础,持续性开展劳动教育。家长要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 至2 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2. 以学校劳动教育为主导,常态化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研制《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针对学生的年龄和阶段特征,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3. 以社会劳动教育为依托,开放性开展劳动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拓展劳动教育空间,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性服务劳动、志愿者服务劳动,使学生增强劳动教育价值体认。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安排一定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和新型服务业劳动,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结合武侯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劳动实践,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四)完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1. 构建以家庭为评价主体的线上评价机制。借助武侯“三顾云”应用平台,研制“武侯区家务劳动指南”线上系统,开发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技能指导、评价指标体系。家长和学生可登陆“三顾云”平台,根据学段进入相应的评价系统,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从劳动项目、劳动时间、劳动效果、劳动实录、劳动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记录。学期末根据平台统计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2. 构建以学校和社会为评价主体的线下评价机制。学校应科学合理制定相应评价标准,覆盖各类型劳动教育活动,研制相应的评价手册。以学生自评为主,辅以同伴评价、教师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他评方式,对学生参与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情况进行过程性记录,开展及时性评价。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评价。各学校结合线上线下评价,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评价,并将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制定区域全面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的劳动教育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科院。

  (二)加强队伍建设

  明确劳动课教师管理要求,保障劳动课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它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为学校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创造条件。

  (三)拓展实践场所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四)强化安全保障

  建立校长负责、家长协同、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保障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五)加强督导考核

  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对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并作为对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

  (六)加大经费投入

  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本文相关附录

发表评论 或者 直接评个分:

◎欢迎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邮箱:cd972@163.com
  •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

联系站长

Copyright © 2022-2023 小学生劳动教育网 网站声明管理后台 备案号:蜀ICP备110253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