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资源 > R2 数字化学习资源 > R206 新闻资讯

[R206 新闻资讯] 2022-06-05 共青团中央
开局一片沙漠,能发展成什么样?中国告诉你绿色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2022-06-05[星期日] • 信息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 21502字 • 浏览 次  [点此给本文评分 当前已得分]
【应用场景】本内容适用于或使用于 小学全学段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求是网(ID:qstheory_001)、“瞭望智库“(ID:zhczyj、”国资小新“(ID:guozixiaoxin)、“中国交建“(ID:cccc_news)、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新京报、中新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水网、E20环境产业圈层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2022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家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建设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三代人的努力

联合国授予他们环保最高荣誉!

 

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资料图:塞罕坝

 

 

塞罕坝在哪里,塞罕坝精神又是什么?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名字中“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全名可译为“美丽的高岭”。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

 

然而,随着清政府在同治年间开围放垦,塞罕坝的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

 

 

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127名青年学生,与当地干部职工一起组成了一支369人的创业队伍,拉开了塞罕坝造林绿化的历史帷幕。

 

“天当床,地当房,草滩窝子做工房。”一代代塞罕坝人薪火相传,用半个多世纪的青春接力,筑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建造起一道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塞罕坝林场的18.3万吨造林碳汇正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出售,全部实现交易可获利1亿元以上。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塞罕坝人半个世纪的绿色变迁之路,正是一条开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希望之路。

 

 

开局一片荒漠

你能发展成什么样?

 

在新中国几代人的努力下,中华大地上早已是一片绿意盎然。实际上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新生的人民政权接手的就是一个烂摊子。光是当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就已经低到了可怜的8.6%,而且这个数字还是包括了当时几乎处于未开发状态的东北深山老林和云南的热带雨林。至于情况糟糕的华北、西北一带,荒漠化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以当时陕西省榆林县为例,当时全县林木覆盖率仅为1.8%,往往走上几公里才能看见一棵半死不活的树。而且严重的荒漠化也沉重打击了当地农业,在风沙的侵袭下,往往种下去的苗不是被埋死,就是刚长出来就被风沙打断。而这只是当时荒漠化的一个缩影,由于长年战乱的影响,当地水利设施早就被破坏殆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黄泛区。当年国民党炸开花园口大堤后,滔滔洪水带来的黄沙,不但摧毁了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同时还直接把当地给沙漠化。焦裕禄同志出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后,就发现兰考县面对的是真正的沙漠。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内蒙、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几乎全中国都面临着这种环境问题,到底该怎么办?

 

 

1962年的兰考已经是沙漠了。

 

要实现国土绿化,就必须先搞清楚国土荒漠化问题的根源。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地矛盾,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面积并不算多,用于绿化的面积就更少。而且人要吃饭取暖盖房子,各种生产生活又离不开木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水资源的问题,由于我国长期的战乱导致基础设施极差,全国的农田水利系统几乎处于崩溃状态,大型洪涝灾害几乎年年都发生。这样别说植树造林了,就连基本的粮食生产都面临严重问题。其他的问题还有病虫害、农药化肥的不足等等。总之问题很多,但是中国人民并不是一个会向困难低头的民族。首先,依靠政策来发动人民群众,采取广泛的植树造林运动。其次,建设发达的工业化体系,有了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才能解决绿化问题。

 

实现绿化还需要改变中国落后的能源供给体系。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无论是开荒种地、建造房屋还是取暖做饭,都需要大量地砍伐森林才能做到,这也是当时中国绿化率急剧降低的重要原因。毕竟人口在增加,而土地面积有限,光凭着植树造林,根本无法满足人口消耗的木材。于是新中国的解决方式就是一方面大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用煤炭、天然气等能源来取代传统的伐木生火,并加快城市化步骤,用钢筋水泥建筑取代传统的木质结构房屋。另一方面就是用立法方式禁止滥砍滥伐、放火烧山,对森林进行全面的防护。与此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兴修水利,用大量的水利设施来引水灌溉森林,以此解决缺水的问题。

 

一代代青年战天斗地的绿化之路‍‍‍

 

面对严峻的形势,1955年,毛主席发出了“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由此开启了新中国70年来持续不懈地绿化祖国的伟大征程。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中指出:“从1956年开始……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上、荒山上,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求有计划地种起树来。”

 

 

1956年3月1日,团中央号召全国广大青年把绿化祖国的重任担当起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性的青年造林大会。仅在1956年,就有1.2亿中国青年们组建了数以万计的青年造林突击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以实际行为绿化了成千上万的荒山、荒沟、荒滩、大小路旁和溪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祖国的绿荫。

 

 

1958年,毛主席又发表“要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的号召,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全民绿化运动。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开始了。

 

 

改革开放后,“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囊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5个县(旗、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5%。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目前已经启动第六期工程建设。

 

在一代代青年的努力下,不但整个华北地区的风沙危害大大降低,同时一直危害中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在全中国范围内的绿化工作,又何止一个“三北”防护林工程。

 

1983年3月9日,中央绿化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联合作出《关于在青少年中开展义务植树竞赛的决定》,从当年开始,号召全国青少年开展义务植树竞赛活动。

 

1984年1月,团中央又会同铁道部联合发起开展“万里铁路万里林”活动,要求全路广大青少年参加铁路沿线的植树活动。2月25日,团中央又会同林业部、水利电力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组织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西、山东6省区青少年,营造黄河防护林,7年内绿化黄河两岸。随后的八年中,全国每年有2亿多青少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共建设有一定规模的青年绿化工程5500多个,工程绿化面积达2300多万亩。其中3000公里长的青年防护林,以及长江中上游地区青年造林绿化工程,更是充分展示了广大青少年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在祖国大地上矗立起了共青团的绿色丰碑。

 

 

1994年5月成立的青年志愿者绿化垦荒队由有志于献身山区开发事业的青年志愿者组成,主要参加建设荒山荒滩绿化工程、青年林场、青年果园、青年绿化基地等,以带动更多的青年投身山区的绿化事业。

 

1999年1月,“保护母亲河行动”全面启动,以保护黄河、长江及其他主要江河为主题,通过举全团之力,广泛动员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在各江河流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这些年来,共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4亿多元,建设了近5600个总面积570万亩的绿化工程,吸引6亿多人次青少年参与,使广大青少年在参加这些活动的实践中树立和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2020年拍摄的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水质已经十分清澈(图片来自网络)

 

进入新时代,共青团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提出实施“美丽中国·青春行动”。聚焦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领域,以保护母亲河、“三减一节”、垃圾分类为主要内容,通过推广绿色公开课、开展网络接力活动、创作公益文化产品等时尚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广泛建设“河小青”队伍,动员广大青少年开展巡河护河、立体植绿、环保马拉松、公益骑行健走等生态环保活动,在全社会倡导爱护环境、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就这样,在一代代青年的努力下,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从建国时期的8.6%,达到了如今的23.04%。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2019年2月11日,波士顿大学等组借助NASA的空间遥感数据在《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印度在通过土地使用管理绿化世界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文中称自2000年以来,地球新增了5%的绿化面积,相当于亚马逊雨林的大小。其中有25%都来自于中国,而且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的42%源于植树造林。中国实现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人工林面积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这40年来一直在“变绿”

 

基于遥感的植被指数显示,40年来,中国的平均植被指数增长9.2%,是全球增长率(4.6%)的两倍。最近20年中,全国平均植被指数不断增长,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在过去20年里,中国植被覆盖面积以7000平方公里/年的速度增加,而同期世界植被覆盖面积则以50000平方公里/年的速度减少。中国这40年来一直在“变绿”。

 

相比20世纪80年代初,2010年代末中国植被覆盖相对密集的地区增加0.7%。

 

 

“中国的地更绿了,环境变化不只局限于植被的增加。”在政府大力推动下,中国的环境在许多方面都取得突出进展,不仅地更绿,水也更清,天也更蓝。

  

据环境部门统计,2003年中国有29.7%的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劣V类,意味着这些水几乎无法使用。但到2018年,这一比例降到6.7%。

 

 

 

中国绿色奇迹是怎样发生的? 

 

中国植被、水环境、空气质量方面的显著变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这离不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付出。其中,植被状况的改善主要归功于国家生态修复工程的开展和农村能源结构的调整。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以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为目标,先后实施6项国家重点修复工程。其中,长江和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在南方地区抵御洪水和减少水土流失中发挥重要作用;天然林保护工程已经显现多项效益,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洪水风险,以及预防与森林砍伐相关的其他自然灾害;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针对丘陵地区的农田,是世界上规模和投入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固土防沙,减少京津周边地区沙尘天气;退牧还草工程,抵消过度放牧的影响,提高草地生产力。这些项目总共覆盖中国44.8%的森林和23.2%的草原,促进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极大提升全国的植被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和修订了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种子法、湿地法、长江保护法和生物安全法等2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法律法规,覆盖野生动植物和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安全、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

 

 

长江保护法来了!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长江保护法。这部法律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资料图:江豚在江面上腾跃。赵明 摄

 

长江保护法包括总则、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9章,共96条。

 

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施行将形成保护母亲河的硬约束机制。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法律规定,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保护应当坚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创新驱动、系统治理。

 

长江保护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如何形成保护合力?法律规定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统一指导、统筹协调长江保护工作,审议长江保护重大政策、重大规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长江保护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

 

为保护长江水环境,法律加大对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防治、监管力度,规定了有效控制总磷排放总量、提高城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等。

 

对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长江流域禁捕退捕问题,法律明确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长江河口规定区域等重点水域全面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针对长江流域非法采砂问题,法律提出,严格控制采砂区域、采砂总量和采砂区域内的采砂船舶数量。禁止在长江流域禁止采砂区和禁止采砂期从事采砂活动,并规定开展非法采砂联合执法工作。

 

此外,法律还提出加快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推动绿色发展的相关规定,并明确了违法行为的惩处,以法律武器保护母亲河。

 

 

《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于5月26日发布,2021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0微克,同比下降9.1%。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碳中和,中国只要40年

 

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首次向全球明确碳中和时间点——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作为碳排放大国之一,我国碳中和目标一经公布便引发世界关注。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英德等发达工业国家的过渡期多在70年以上,中国却只留出了30年的时间。

 

加速发展的中国是全球排碳大户之一。2007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截至2015年,中国人均碳排放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倍。

 

2009年,中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宣布我国2020“减碳”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2015年,中国提出2030“减碳”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

 

如今,中国继续加码,提出2060“减碳”目标,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

 

 

节能减排,控制输出

 

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

 

据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能源活动碳排放占比90%以上,其主要来源是燃煤发电。因此,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才是我国实现碳中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

 

21世纪以来,中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减量、提效两手抓,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先后出台《“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方案规划,勾画节能减排事业蓝图。同时,扎实推进低碳省区和城市试点,开展低碳产业试验园、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和低碳产品试点,推动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

 

大型央企在我国节能减排事业上起了带头作用

 

近年来,国资央企一直在碳中和道路上前行。在“双碳”实践中承担示范带头作用。在2021年5月26日召开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发挥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中央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带头压减落后产能、推广低碳零碳负碳技术。

 

中核集团核能全产业链、水电、新能源发电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推动企业绿色生产。中国铀业积极推进绿色铀矿山建设,地勘单位全面实施绿色勘探。

 

 

近年来,中国石油积极投身国土绿化事业和美丽中国建设,大力实施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工程。

 

塔里木沙漠公路穿越流动沙漠446公里,道路两边种植苗木2000多万株、绿化总面积为3997万平方米

 

国家能源集团全力推动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建设,强化污染防控治理,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已累计种植乔木1793.4万株、灌木1.37亿穴,累计形成森林面积7656.6公顷(约11.5万亩)。

 

神东煤炭,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家能源之声”

 

东方电气集团一举攻破多项大型海上风电技术瓶颈,首创变桨双驱方案,填补了我国自主品牌双驱电动变桨系统的空白,实现技术跨越。

 

 

中交集团积极践行雄安新区“先植绿、后建城”的理念,如今,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累计造林45.4万亩,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32%。

 

 

中国节能作为第一批实施专业化开发运营风电产业的中央企业,旗下唯一风电公司累计装机容量521.21万千瓦,年可生产绿色电力100余亿千瓦时。

 

生机盎然的风电西中公司四川云顶山风电场

 

中节能太阳能长兴70兆瓦“光伏+智慧农业”电站和宿州采煤深陷区70兆瓦“光伏+生态修复”电站经报道后,迅速冲上热搜,成为话题焦点,得到了广大网友们热烈关注。

 

 

中节能铁汉依托集团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主体平台成功打造了湖北宜昌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陕西华阴长涧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兼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生态治理项目。

 

湖北宜昌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

 

5月13日,由中国地质负责实施的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区(阿克苏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集中开工,该项目是全国第一批、新疆第一个、阿克苏地区有史以来一次性争取中央资金最大、涉及领域最广、涵盖内容最多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中环水务编制完成《污水处理行业创新实践碳中和目标技术路径研究》,明确十四五减污降碳目标。创新实践“低碳”技术路径,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慧化管理、污水资源化等应用于项目建设,打造多个低碳绿色水厂。

 

湖州市老虎潭水库工程及引水工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踏上新征程,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步实现建成美丽中国,为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相关附录
阅读原文:点击阅读原文

发表评论 或者 直接评个分:

◎欢迎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邮箱:cd972@163.com
  •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

联系站长

Copyright © 2022-2023 生态节俭主题教育网 网站声明管理后台 备案号:蜀ICP备110253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