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策文件 > 官宣材料
分类目录 | 今年[14]条
新增内容 | 本月[0]条
  1. 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
  2. 2014年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实施意见
  3. 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4.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第3808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治理雾霾要从娃娃抓起的建议)
  5.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在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中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6. 2021年 喜见雏鹰振翅飞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十周年扫描(摘录)
  7. 2016年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347号(教育类429号)提案答复的函(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
  8. 让校园美好“食”光处处可见 ——2021年全国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工作综述
  9. 四川省“四个强化、四个持续”推进绿色生态校园建设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生态节俭相关条文)
  1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俭节约的相关论述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4. 2020年关于印发《教育系统“制止餐饮浪费 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的通知
  15. 成都市节水行动2025
  16. 不一样的新学年,不一般的新气象 三个关于开学的故事
  17. 让厉行节约成为校园风尚
  18.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19. 2019年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047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将环保教育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建议)
  20. 2018年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1470号(教育类157号)提案答复的函(《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环保教育的提案》)
  21. 2018年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第0243号(资源环境类027号)提案答复的函(《关于让生态文明成为每个公民的行动自觉的提案》)

[官宣材料] #环保教育# 2017-12-19 教育部
2017年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第6496号建议的答复(关于把环境保护课程列为学校主要教育课程的建议)

2019-01-01[星期二] • 作者:教育部 • 信息来源:教育部官网 • 8295字 • 浏览 次  [点此给本文评分 当前已得分]
【应用场景】本内容适用于或使用于 小学全学段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496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2017〕第201号

  您提出的“关于把环境保护课程列为学校主要教育课程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我国中小学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增强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意义重大,近十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在课程教材建设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明确环境教育总体要求

  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针对中小学各学段学生明确了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建议,将环境教育作为跨学科的专题教育纳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时明确提出了各学科有机融入环境教育的方式,鼓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指南》要求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二、将环境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中小学课程

  根据《大纲》和《指南》要求,中小学相关学科全面落实环境教育内容,采用传统渗透的方式,将有关环境教育的目标、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要求等设计在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中。中小学品德课程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地安排环境教育内容。如:小学1—2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求学生“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爱护公物,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小学3—6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保意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求学生“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求学生“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阐发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

  初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求“增强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法治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提出“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也结合学科自身特点,明确提出了有关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调查人类活动破坏或改善生态环境的实例。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及对策,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初中物理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提出“收集资料,讨论能源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思考科学、技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初中化学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危害的资料”。

  正在研制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环境教育作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之一,根据学段推荐节约调查与行动、生活垃圾的研究、我做环保宣传员、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秸秆及落叶的有效处理、做个养绿护绿小能手、清洁能源发展现状调查及推广、家乡生态环境考察及生态旅游设计、家乡土地污染状况及防治等诸多实践活动主题,让学生通过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环境保护专题教育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要求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综合实践档案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招生录取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此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还留出一定的课时空间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当地的特点和需要安排课程内容。许多地方和学校积极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特色课程,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增强育人效果。其中,江苏“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四川“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体系”等实践成果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三、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

  一是大力加强对各地环保教育的指导。在《指南》基础上,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各校普遍开展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保护资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15年,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提出“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要求中小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为增强和改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不断开辟和拓展教育空间,开展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各地各校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保护环境主题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环保教育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培养作用。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生态环保作为中学生志愿服务领域,要求各地各校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践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教育,巩固教育成效。

  四、重视发挥考试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

  为及时了解教育效果,中小学德育、地理等相关课程注重加强对环境教育内容的考查。2014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由各省(区、市)制订。据此,学生环境教育相关课程学习情况已经纳入学生考核范围。

  同时,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提出要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察,鼓励学生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相关事实证明材料可由学生选择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校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各地落实环保教育有关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形成珍惜资源、热爱环境、热心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19日

本文相关附录
阅读原文:点击阅读原文

发表评论 或者 直接评个分:

◎欢迎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邮箱:cd972@163.com
  •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

联系站长

Copyright © 2022-2023 生态节俭主题教育网 网站声明管理后台 备案号:蜀ICP备11025303号-4